燕山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网站首页 | 中心介绍 | 科技成果 | 科技服务 | 需求信息 | 外设机构 | 横向合同 | 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技服务>>科研团队>>正文
集成系统多场耦合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
2021-04-26 11:43     (点击: )

团队负责人:许立忠

团队骨干及成员:邢继春、赵传军、任玉波、付宇明、郑丽娟、张芳芳

团队简介:

2010年至今,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转化专利1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研究方向:

集成系统多场耦合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已在微细电化学加工系统、微型集成器件及集成系统、智能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果,并与全国各地多家企业进行长期紧密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代表成果:

1、基于智能材料的集成驱动器和减速器研究

围绕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针对工程应用及前沿理论,探索新驱动原理、拓扑机构及设计方法,探究适合不同环境的机电集成复合结构最佳控制方法、工作效率,寿命预测等方法。该方向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5.3,二篇论文入选2008年以来国际分子马达研究领域20篇顶级论文。出版专著3部,建立的微系统动态多场耦合理论,经专家评审获2014年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题为“微机电耦合动力学”的学术著作1部,入选微米纳米技术丛书 MEMS与微系统系列。研究成果“集成驱动系统的动态多场耦合理论”获2015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微纳系统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通过可控脉冲微细电解加工系统作用机理分析,建立可控脉冲电解加工系统电液耦合动态数学模型,研制电解液浓度微量变化的传感装置,完成电解加工系统智能控制软件程序的开发以及复杂微结构的纳米精度加工。通过机-电-流体-化学多物理场耦合动力学分析,揭示微纳谐振传感器动力学特征,完成高精度微纳谐振传感器研制。运用电磁驱动原理,构建微纳泳动机器人,实现微纳机器人的精密可控运动。该方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1篇,中科院二区TOP 4篇,自然子刊1篇。

3、智能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轴CNC控制技术;高精度的全闭环、自反馈智能系统。半闭环控制策略与机床高精度、高速度、高加速度指标的实现技术;激光增材加工工艺技术路线及外光路设计、制造技术,以及辅助装置的智能化匹配。完成自反馈智能激光增材制造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申报发明专利15 项,第六代智能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样机,并实现两个用户的装备产业化,先后与多所国内重点激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向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利30余项,并与全国各地多家企业进行长期紧密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开发与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